关于印发吉安市吉泰走廊城镇农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3:05:33   浏览:88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吉安市吉泰走廊城镇农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吉安市吉泰走廊城镇农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府办字〔2011〕260号




井冈山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吉安市吉泰走廊城镇农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吉安市吉泰走廊城镇农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吉泰走廊是我市区域建设发展的脊梁,是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重点。为了加强吉泰走廊城镇农民建房规划建设管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吉泰走廊城镇”,是指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三县三区”)行政管辖区。

  该区域内,除吉安市城市规划区市区范围以外的村镇规划、农民建房,应当遵守本暂行办法。

  本暂行办法所指农民建房是指农民使用本集体土地自建自用住宅。

  第三条 吉泰走廊农民建房坚持规划先行、布局整齐,美观实用、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四条 市吉泰走廊管理办公室受市政府委托,负责协调、统筹吉泰走廊范围内村镇规划、农民建房的监督、指导。

  县、区政府负责本县(区)范围村镇规划及农民建房的审批。

  乡(镇)政府负责本乡(镇)范围村镇规划组织编制及农民建房的审核。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政府做好本村内村庄的规划,履行对村民违规建房的制止及检举职责。

  第五条 市规划建设、国土、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履行对吉泰走廊城镇村镇规划、农民建房监督管理职责,及时查处市吉泰走廊管理办公室交办的案件和群众举报案件。

  第二章  规划的制定

  第六条 吉泰走廊的村镇规划应当符合吉泰走廊建设规划。县(区)、乡(镇)政府制定本区域的村镇规划时,应当征求市吉泰走廊管理办公室的意见。

  第七条 县人民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乡(镇)的总体规划由该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村庄布点规划、乡镇详细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乡(镇)必须设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本乡(镇)的农民建房规划管理工作。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九条 农民建房布点规划,应当做到城镇化和集约用地,少用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省道、国道、高速路口及连接线道路沿线红线100米距离,不得布点农民建房。

  规划撤并不符合吉泰走廊建设规划的村落及农民定居点。

  第十条 市城乡规划建设局要组织人员,按照“青砖灰瓦坡屋顶,飞檐翘角马头墙”的庐陵文化特色,设计不少于100套的农民建房图纸,归集成《庐陵文化特色民居图集》,免费提供给农民选择使用。提倡、鼓励一村选一款建房图纸。城乡规划部门负责组织对农民建房设计、施工队伍和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

  第十一条 “三县三区” 应根据吉泰走廊建设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等规划的修编。

  第十二条 “三县三区”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覆盖率在2012年年底前要达到100%。未进行建设规划编制和审批的不得审批建房。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三章  农民建房条件

  第十四条 “三县三区”农民建房申请条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村民因婚姻(包括男到女家落户),确需分户建新房的;

  (二)根据村庄详细规划需要拆迁的;

  (三)因国家、集体建设项目征用需要搬迁的;

  (四)原有住房危旧或因灾倒房在原址改建且符合规划的;

  (五)原有住房危旧或因灾倒房需另择地址新建住房,新选地址在村庄建设规划用地范围内,本人书面承诺同意限期将原宅基地退还集体的;

  (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农民建房必须选择经过规划建设行政部门组织培训的设计施工队伍或农村建筑工匠。

  第十六条 农民应当在农民建房布点规划内建房,禁止有下列行为:

  (一)城镇居民私自购买土地建房;

  (二)非法倒买集体土地建房;

  (三)建新房不拆旧房;

  (四)超大户型超面积建房;

  (五)擅自占用耕地开天窗建房;

  (六)沿省道、国道、高速路口及连接线道路两旁100米以内建房;

  (七)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批东建西;

  (八)违反城镇规划、村庄规划建房。 

  第四章  建房审批

  第十七条 农民建房审批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占用耕地的每户不得超过90平方米;占用非耕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20平方米。

  第十八条 新建农房建设风格必须彰显庐陵特色,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应当从“庐陵文化特色民居图集”中选择。

  第十九条 农民建房按以下程序进行审批:

  (一)农户向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建筑房屋要求及设计施工队伍或农村建筑工匠名称、申请人的建房条件、要求等情况,要在本村小组和村委会张榜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逐级签署意见;

  (二)乡(镇)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国土部门派员到实地对选址情况及用地性质进行现场踏勘并签署意见;

  (三)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县(区)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同意,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四)报县(区)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五)农户在先后获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批准书》后方可开工建房。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审批:

  (一)尚未作出村庄建设规划的村、组;

  (二)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三)设计施工队伍或农村建筑工匠未经过规划建设部门培训的;

  (四)农民将原有房屋、宅基地出售、出租、赠与他人的;

  (五)不符合建房申请条件的;

  (六)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其他不得批准的。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县(区)政府及其规划建设、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本辖区内的农民建房的监督检查,并将农民建房监管纳入各乡镇年度工作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奖惩。

  第二十二条 乡(镇)政府为农民建房监管第一责任单位,乡(镇)长为监管第一责任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为监管具体责任单位。

  乡(镇)政府对本辖区内农民违反规定建房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制止。在乡(镇)、村庄规划区内的,乡(镇)政府应当依法查处;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应当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三条 县(区)规划建设、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农民建房审批的同时,要协助当地乡镇政府做好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等监管工作。

  第二十四条 村(居)委会为农民建房日常监管主要责任单位,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应当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约束作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或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住宅的,由国土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占用基本农田等性质较严重的,由国土部门依法立案查处后,予以拆除,并责成违法用地户恢复土地原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未依法取得或者违反《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建设的,由批准建房行政主管部门区分不同情况给予处罚。

  严重影响规划,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逾期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对规划实施有影响,尚可采取改正措施进行补救的,责令停止建设,行政处罚到位并补办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建设。

  第二十七条 对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就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八条 对未依法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九条 农民新建住宅后,其原有住宅宅基地不在限期内退回集体经济组织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退回,逾期不退回的,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各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在受理农民建房申请时应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如发现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追究相关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吉泰走廊“三县三区”要根据本暂行办法精神,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目标考评方案。

  第三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未涉及事项,依照国家、省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

  “三县三区”出台的农民建房规定与本暂行办法不一致的,以本暂行办法为准。

  第三十三条  吉安市“三县三区”以外的其他县(市)行政辖区内的农民建房管理参照本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由市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棉纱棉布及其制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棉纱棉布及其制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财税[2001]2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棉纱棉布的出口退税率由15%提高到17%。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调整出口退税率的棉纱、棉布及其制品的范围包括目前海关税则第6类30章、第11类52章、58章、60章至63章的棉纱、棉布及其制品。
二、 以上货物所对应的海关商品代码和出口退税率计算机文库由国家税务总局调整后下达。
三、 本通知自2001年7月1日起执行。具体执行日期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上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请遵照执行

2001年12月11日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见习和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政府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见习和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

鸡政发〔2009〕 14号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有关单位:



现将《鸡西市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见习和服务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鸡西市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见习和服务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在乡镇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扎根基层,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及乡镇基层一线开展见习和服务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和服务工作按照公开、平等、自愿的原则,毕业生可根据见习基地及乡镇基层一线的需求情况,自愿报名参加见习和服务工作(统称为鸡西市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志愿者)。



第三条 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及乡镇基层一线开展见习和服务工作,有利于毕业生锻炼成才,展示自我,提升素质,有利于见习和服务部门充分了解认识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为选拔录用毕业生创造条件,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范围对象、服务期限



第四条 凡国家全日制专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到我市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基层一线开展见习和服务工作。服务期限为2年。



第三章条件



第五条 开展见习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



(三)身体健康。



(四)符合见习和服务岗位技能要求。



第四章岗位征集及选拔程序



第六条 高校毕业生见习和服务工作计划连续开展5年。企事业单位及乡镇基层一线每年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将见习、服务岗位需求数量、条件、待遇等情况上报市人事局,并在鸡西人事人才网上公布,符合《鸡西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规定的,确定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第七条 市人事局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情况及未就业毕业生数量、专业等实际情况,组织高校毕业生申报用人单位见习、服务岗位。



第八条 根据申报高校毕业生数量、专业等情况和用人单位岗位情况,由用人单位对申报见习服务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选拔确定到企事业单位及乡镇基层一线开展见习服务的高校毕业生。



第九条 组织选派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及乡镇基层一线服务单位,并落实具体见习服务岗位。



第五章服务期间管理



第十条 服务期间,人事关系统一由服务单位所属政府人才交流部门管理,组织关系转到服务单位。



第十一条 服务单位负责为毕业生安排见习、服务工作岗位,毕业生要遵守服务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接受服务单位管理,为服务单位及基层群众服务。



第十二条 服务单位及所属政府人事部门共同负责毕业生见习、服务期间考核工作。服务期满后,市人事局组织有关部门对毕业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享受相关就业优惠政策的依据。



第十三条 服务期间,服务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助解决食宿问题。



第十四条 服务期间,用人单位可为毕业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第六章相关待遇



第十五条 开展见习、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计算工作年限,人事部门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非本地生源毕业生,户籍关系可迁移到人才中心管理,服务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同时市政府每年也为毕业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



第十六条 全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根据招聘岗位和数量情况,需核定不低于20%的比例数,专门用于招聘服务基层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对报名人数不足招聘计划数3倍的岗位,按实际报名人数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列前且达到及格分数线即可。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空余编制确需补员时,必须接收高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见习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第十八条 志愿到乡镇基层一线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经人事部门考核合格的,颁发《鸡西市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志愿者证书》,并享受如下待遇:



(一)晋升中级以下(含中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聘任时不受岗位比例限制;



(二)参加全市各类职称、招聘考试等,免收报名费、体检费等相关费用;



(三)晋升中级以下(含中级)职称时,免收评审、备案费;



(四)全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成绩加10分,总成绩加3分;



(五)全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科生可以报考本科生岗位。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 “三支一扶”大学生和“村村大学生”志愿者可享受本办法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